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园林 > 正文

风景园林和建筑的历史

简述信息一览:

我国各历史阶段有哪些主要的园林及特点

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隋代山水建筑官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和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它作为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风景园林和建筑的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的灵囿。 囿是以利用天然山水林木, 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 供天子、 诸侯 ***游乐。

发展阶段:生成期——转折期——成熟期——成熟后期——新兴期 一)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 最早的园林形式囿,里面主要建筑为台,雏形是囿与台的结合。囿起源于***,兼有游的功能。台可以观天象,赏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时期及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段和代表性的园林作品

1、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

风景园林和建筑的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这一时期像什么囿、台、园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山水的审美观念在这一时期确立使中国向风景式园林发展,最开始的台主要作用为登高、神交、夜观天象,囿就是动物园,园是植物园(囧)。

3、唐宋时期: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园林增加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

介绍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及各大宫殿的用处。

1、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2、颐和园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长期居住的离宫,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进园的正门内建置一个宫廷区作为接见臣僚、处理朝政的地方。

3、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

4、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

5、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6、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

谈谈对中国建筑史的认识

在建筑史上,它是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认识中国建筑史发展规律,认识本民族建筑文化特征,认知本民族工匠特有思维方式。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外形及空间特征,为未来从事相关设计积累基本的知识储备。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关于风景园林和建筑的历史,以及风景园林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